新房

筛选
当前位置:香港房地产网  > 楼市聚焦 > 谈房论市
分享到
微信扫码分享
房掌柜小程序端

房掌柜小程序端

点赞(0)
收藏

李宇嘉:軌道交通建設門檻提高有利於地方舉債機制

来源:房掌櫃  整理 香港房掌柜  2018-07-20 04:26:38
[摘要]7月13日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》,對城市申報建設地鐵的地方政府預算、GDP等門檻提出了明確要求。 根據意見,城市要申報建設地鐵,需要滿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0億元 ...

  7月13日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》,對城市申報建設地鐵的地方政府預算、GDP等門檻提出了明確要求。

  根據意見,城市要申報建設地鐵,需要滿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0億元以上(申報輕軌為150億元),地區生產總值3000億以上(輕軌為1500億元);市區常住人口原則上在300萬以上(輕軌為150萬);擬建地鐵、輕軌線路初期客運強度分別不低於每日每公裏0.7萬人次、0.4萬人次,遠期客流規模分別達到單向高峰小時3萬人次以上、1萬人次以上。

  此外,意見還提出,舉債融資不合規或未落實償債資金來源的城市軌道交通項目,發展改革部門不得審批。

  按照上述新標准,全國已經獲批軌道交通建設的43個城市中,有14個城市不合格。“觸紅線”的主要有4類城市(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東北):政府債務率過高、一般預算內收入不足、地區生產總值不支持、市區常住人口不達標。

  事實上,“凍結”或叫停地鐵項目,這是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,基於地方債務的杠杆風險考慮,決策層重新審視我國龐大的地鐵建設規劃的結果。按此前規劃,我國地鐵裏程將在2020年達到6000公裏,相比2015年翻一番。

  此前,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,啟動新一輪基建投資以托底經濟,成為政策庫可選的工具之一,其中包括地鐵、高鐵、機場、地下管廊等一攬子基建。

  與此同時,前幾年我國城鎮化確實很快,人口流動的主基調是往就業機會更多的大城市遷移,交通擁堵幾乎是所有城市的通病。近幾年,“堵城”榜單排在前列的,除了幾個特大城市外,多數是內地二線城市。

  從推動地方發展的政策初衷上,國家是希望這些城市能借助地鐵建設,帶動區域開發,完善基礎設施投融資的自我循環機制,拉動就近城鎮化,疏導超大特大城市過分密集的人口和產業。

  基於此,發改委在2015年頒布《關於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通知》,明確發改委與地方政府之間在軌道項目審批中的角色,即發改委負責審核由地方政府上報的軌道交通規劃,地方政府負責具體項目審批和投融資。

 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,我國軌道交通建設進入快車道,多個城市的地鐵項目均在這一階段完成審核並進入建設期。

  當然,軌道交通審批權下放至省級政府,也是基於地方舉債趨於規范的考量。

  2014年開始,我國對地方債務存量進行甄別清理,摸清了底數,明確了發債是地方舉債的唯一方式,並且通過“貸改債”進行置換、限額和預算管理,隔離違規舉債。

  堵住了後門,前門就可以打開了,於是就建立了國家批規劃,省級對項目負總責的模式,以調動地方積極性。

  但是,在“穩增長”這面大旗下,一些地方的投資“饑渴症”開始出現爆棚。決定基建規模大小、項目上不上的地方人口、產業規劃和財政前景預判等,再次出現脫離實際超前發展的現象。

  於是,不具備後續人口和產業支撐、財政家底不厚、缺乏穩定經營現金流作為還款來源的項目也開始上馬。

  地鐵是最奢侈的公共設施,投入產出平衡對人口、產業和地方實力的考驗很高。今年兩會,財政部長肖捷表示,今年要開好合法合規舉債的“前門”,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3500億元,比去年增加5500億元。

  目前,全球大部分地鐵都處於虧損狀態,基本靠政府財政兜底來支撐城市公共交通系統。當然,政府“算大賬”,公共交通是民生屬性最強的基礎設施,公共交通的高效率自然能降低生產和生活成本,最大限度積聚人口和產業,從而反過來降低公共設施的邊際成本。

  但問題是,我國人口流動空間結構上越來越失衡,少數超大和特大城市、都市圈、東部二三線城市人口吸附能力越來越強,特別是近年來“人才大戰”、“人口大戰”硝煙彌漫,人口流動越來越趨向於超大特大城市、都市圈等。若缺乏足夠的人口流入支撐,個別城市的地鐵項目將成為無本之木。

  其實,內地很多二線城市,交通擁堵確實存在,但還未到地上空間無法優化,要以高成本開辟地下空間的地步。

  盡管如此,部分地方政府還是不顧自身“家底”、城市人口和產業基礎,“燒錢”也要上地鐵項目。

  從根本上講,這還是過度舉債謀“業績”的政績觀在作祟。盡管我國重塑地方債管理思路,如中央不救助、“誰家的孩子誰抱”、終生問責制等等,但基於“穩增長”的國家戰略,基建投資的公共品屬性,政府“兜底式”的隱性擔保預期很強烈,金融機構對地方政府項目仍然趨之若鶩,甚至不顧國家“三令五申”,借道影子銀行將資金對接到地方項目。

  由此,但凡地方政府主導或推進的項目,必然存在過度舉債、做大規模的沖動。

  比如,PPP模式本來是希望通過引入社會資本,降低地方債務,提高公共項目投融資和運營效率;產業引導基金本來是培育新興產業的“藥引子”;棚改及貨幣化安置本來是補上配套短板、盤活存量空間,實現惠民生與房地產良性循環的機制。但是,部分地方卻將這些政策異化為舉債撬動項目上馬的契機,這就是為何國家既要管地方債規模(限額管理),又要管投向(專項債券)的根本原因,也是去年以來,各級政府開始清理不合規的PPP項目、產業基金和棚改項目的主要動機。

  叫停不合格的地鐵項目,與之前擠出GDP水分、淡化GDP增速考量、嚴格界定棚改范圍等基本一致,都意在尋求更有質量的增長,這就要從徹底揮別燒錢上項目、舉債上項目和不顧金融風險上項目開始。

  當然,一些擬規劃地鐵項目的城市,目前GDP、財政和人口這三項指標雖然不能達標,但若是這些城市大規模吸引人口和大城市外溢產業,未來也仍然有望獲得建設地鐵或者輕軌的資格。

  (來源:每日經濟新聞)

分享到:
责任编辑:黎转弟

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,违规转载法律必究。
楼市爆料寻求报道,请点击这里
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,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。

新闻排行

新闻推荐

  1. 1房地产收并购明显增多 百亿房企数量同比少了近一半
  2. 2多家房企半月内发短债拟募资44亿元 资金压力依然严峻
  3. 3特殊机会投资风口已来? 远洋资本再设6亿美元私募基金
  4. 4金地2021年利润总额下降21% 归母净利润94.6亿元
  5. 5加速风险出清 多家银行抛出房地产并购融资计划
  6. 6大悦城获100亿并购贷额度 并购资金“拿来易、用出难”?
  7. 7绿地控股选举张玉良为第十届董事长
  8. 8央行:2022年我国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
  9. 91月65城新房线上均价微跌 二手房挂牌均价微涨
  10. 10终究成了“小碧桂园”? 中梁把上市途中的物业公司卖了

楼盘推荐

视频推荐